新闻动态
News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激活自噬逆转干细胞功能衰退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自噬功能受损与干细胞衰老有关。在小鼠中,肌肉干细胞的再生能力由基础自噬维持,其调节异常会导致干细胞过早进入不可逆的衰老状态。
2025-07-28
Transl Neurodegener | 帕金森发病机制影响线粒体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Suzhen Lin 和Jianqing Ding研究团队在Transl Neurodegener在线发表了《Deficient AMPK-SENP1-Sirt3 signaling impairs mitochondrial complex I 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研究证明了体内外暴露于MPTP均会破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小泛素样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1(SENP1)-沉默调节蛋白3(Sirt3)轴,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具体而言,MPTP抑制了AMPK的激活,阻碍了SENP1进入线粒体。
2025-07-18
Nature | 调节自噬——新型抗抑郁策略
压力是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短期内适度的压力有利于生存,而长时间的压力暴露会扰乱情绪稳态并导致抑郁。因此,了解潜在压力的特定神经回路中的动态细胞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至关重要。
2025-04-27
《BMC Pulmonary Medicine》 | 诱导线粒体自噬可减轻劳力型热射病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夏季在户外工作和训练的人群中常常发生劳力型热射病(EHS),严重时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人体肺部易受热应激影响,导致急性肺损伤 (ALI) /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EHS 引起的器官损伤与线粒体损伤有关。研究证实,热射病可直接对线粒体造成损害并激细胞凋亡。此外,对线粒体的损伤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从而增强细胞内氧化应激并诱导炎症反应。
2024-09-20
Cell Biosci | 线粒体自噬和慢性炎症性肌肉骨骼疾病
近期的科学研究揭示了,在持续炎症的影响下,横纹肌和肌腱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但不限于组织钙化、纤维软骨形成以及骨化等,这些病理变化显著降低了受影响组织的机械承载能力。慢性炎症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已知的内在因素包括微血管血液供应的变化、自然衰老、外伤以及肌肉和肌腱的反复过度使用。除此之外,氧化应激已被确认为在慢性肌肉骨骼炎症的起始和进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目前,该领域的病理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细胞的微观结构,特别是线粒体的变化,以期在疾病机制的理解上取得突破。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其数量、形态、密度、嵴的数量以及组织结构的不规则性,均已被发现与慢性炎症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发生和恢复密切相关。这些线粒体相关的参数不仅影响着细胞的能量代谢,还可能在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深入理解线粒体在这些疾病中的角色,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2024-07-31
Asian J Pharm Sci | 线粒体自噬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潜在靶点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综合征,显著增加了心脏疾病的风险,其中心血管疾病(CVDs)的治疗费用在糖尿病相关医疗费用中占据显著比重。糖尿病心脏病(DHC)作为慢性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复杂心血管疾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高达两倍以上,且心力衰竭为其预后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2024-07-19
ScienceDirect | 线粒体是治疗ALS的潜在靶点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神经肌肉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运动神经元的丧失以及骨骼肌的严重萎缩。据相关统计,全球ALS的总体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中1.75(范围在1.55-1.96)人年。然而,至今尚未发现针对ALS的有效治疗方法。一般而言,ALS患者的预期寿命通常在发病后的3至5年之间。尽管科研人员已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但ALS进行性神经肌肉退行性变的根本致病机制仍未能完全阐明。
2024-06-12
Aging Cell | 线粒体自噬:开启早老症治疗新篇章的曙光
哈钦森-吉尔福德早衰综合征(HGPS),又称早老症,是一种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儿童病症,其特征在于患者表现出显著的加速衰老迹象,涵盖了细胞及器官层面的衰老现象。早老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通常与老年相关的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2024-05-24